提起要讀研究所也是一個緣份:在當時,我輔大的四年學歷,只被承認相當於澳洲的大二,勉強加上1年的專科文憑學歷,終於夠資格申請研究所,免於重讀澳洲最後一年的命運。只是我是由生物轉到商管領域,研究所的審批官只願意讓我先讀一年的碩士文憑(Graduate Diploma),如果成績夠好,就可以再補半年的碩士課程,完成碩士學位。總學習年限仍然是一年半不變。
有人或許會問:在台灣讀大學或研究所就不好嗎?
從前出國讀書而學成歸國之人,除了被家人視為光宗耀祖之外,在求職路上,更因“物以稀為貴”,只要亮出英文洋字的畢業證書,也常可一帆風順,待到退休。今天,隨著台灣經濟能力的強化,許多中上、甚至小康家庭,都有能力負擔子女,一年65-75萬左右 ( 約40-50萬台幣學費,和25萬住在寄宿家庭,包吃、住的生活費 )的留學費用,送他們到澳洲讀書。平均總花費一個月只需三、四萬元台幣。如果子女獨立在校外分租房子、自己煮食,則平均每月只需二-三萬元而已。
在台灣,到外地讀大學,或是請家教、上補習班,也差不多需要相近的花費。然而,一但將來出國讀書的孩子,光榮學成歸國,或學成移民澳洲後的整體利益,就比台灣本土的畢業生,高出數倍乃至數十倍了。根據天下雜誌專刊中指出的,現在企業用人的要求為:良好的工作態度,敬業的精神,不斷的自我學習,和團體合作(Team Work)的素養。也就是說EQ高比IQ高來的重要。
而產業競爭不斷的加劇,擁有研究所碩士學歷,甚至是跨領域,跨科系,或者雙碩士的背景,已經是現在的趨勢。而大企業偏好僱用碩士以上學歷者的理由,大多為:
l 專業領域能力強。(因為垃圾科目在大學都混完了)
l 獨立作業思考,及整體規劃能力強。(寫論文時孤軍奮戰逼出來的)
l 擁有棄而不捨的研究精神。(不想盡法子找到資料,碩士也完了)
l 肯吃苦。(因為讀書過程本來就很苦)
若是國外『正常』留學回來的碩士,更具有:
l 外語能力強。(天天睜開眼睛後,碰到的都是外國語)
l 考量形勢時,具有國際觀,更開闊,更多元。(人在國外,放眼看天下,自然就累積起來!)
l 團體工作(Teamwork)和解決問題(Problems Solving)能力強。
至於為什麼要選擇出國讀書 ? 我想先請同學問問自己:
l 台灣國內大學越來越多,錄取率越來越高的同時,大學素質是否也跟著提高了?
l 我繳交的高學費換來了什麼品質的學歷?
l 我在國內升學和出國留學的花費有差很多嗎?
l 我的國內文憑有比國外文憑來的佔優勢嗎?
l 我在台灣補習,考試,重考進入高中、五專、二專、二技、四技、大學,甚至研究所畢業後,面對自己的同學,乃至學長、學姊時,我有什麼 “ 競爭優勢 ” 可以在職場上,優於他們,讓你的主管優先、乃至破格、拔擢我 ?
l 我面對著一波波,由於被裁員、或者某些原本在國外有良好工作,但是因為某些不愉快的原因,回國另尋伯樂的千里馬,他們願意降低身價和薪水,同我一起競爭有限的職務空缺時,我的“競爭優勢”在哪裡? 外語能力 ? 國際觀? 還是……
聰明的你,找到答案了嗎?